近期,国际黄金市场波动加剧,围绕金价走势的讨论持续升温。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博弈、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央行购金行为等多重因素交织,市场对黄金价格的未来走势产生了分歧。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国内金价是否会跌破300元/克大关?这一问题不仅牵动投资者的神经,更折射出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层变化。当前,国际金价在3400美元/盎司附近震荡,对应国内现货价格约780-850元/克,距离300元/克的假设仍有巨大差距。但历史经验表明,黄金市场具有周期性特征,短期回调与长期上涨往往并存。本文将结合市场数据与专家观点,从驱动因素、历史规律、政策影响等维度,深入探讨这一可能性。
一、价格支撑与回调逻辑
黄金价格的短期走势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市场呈现“强支撑”与“回调压力”并存的局面。从支撑因素看,全球央行购金潮持续升温,世界黄金协会最新调查显示,95%的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将继续增持黄金,新兴市场央行尤其积极。这种结构性需求为金价提供了长期支撑。地缘政治风险常态化(如中东冲突、台海摩擦)和美元信用削弱趋势,进一步强化了黄金的避险属性。
短期回调压力不容忽视。季节性规律显示,6-7月是传统消费淡季,印度和中东需求下降,叠加高金价抑制实物买盘,历史平均回报率为负值。摩根大通指出,若中国央行暂停购金(概率70%),可能引发3%左右的短期下跌。花旗银行甚至预测,未来几个季度金价可能回落至2500-2700美元/盎司(约合550-600元/克),但仍远高于300元/克。由此可见,尽管存在回调空间,但跌破300元/克缺乏基本面依据。
二、历史周期与极端情景
回顾黄金市场历史表现,极端价格波动往往需要特殊条件触发。1970年代货币体系重构期间,金价曾经历暴涨,但当前市场环境与之差异显著。Refinitiv 43年数据显示,6月平均跌幅仅0.5%,即使极端情景(如美联储鹰派政策+地缘缓和)下,最大回调幅度也未超过9%。按当前国内金价730元/克计算,9%跌幅对应664元/克,仍为300元/克的两倍以上。
技术面分析同样不支持这一假设。金价关键支撑位在3050-3250美元区间(约680-730元/克),若跌破则可能触发算法交易止损,但300元/克相当于1340美元/盎司,较当前水平下跌60%,远超历史最大单周期跌幅。中航证券指出,黄金已脱离传统美元利率框架,更多反映对美元信用的担忧,这种结构性变化使得价格中枢长期抬升。除非发生全球性通缩危机或美元信用奇迹性恢复,否则300元/克的“地板价”难以触及。
三、政策博弈与货币环境
美联储货币政策是影响金价的核心变量之一。当前市场预期2025年降息≥3次,若落地将推动实际利率下行至-1.5%,刺激黄金投机需求。但若通胀反弹导致推迟降息,美元指数可能升至105以上,对金价形成压制。即便如此,东吴期货研究员尹霄蕾认为,美国经济温和衰退概率上升,叠加关税政策不确定性,黄金避险吸引力仍将保持。
中国央行的购金行为亦值得关注。2025年前5个月,中国连续增持黄金,但5月购金量降至6万盎司,接近暂停阈值。历史数据显示,央行暂停购金可能导致金价短期震荡,但全球“去美元化”趋势下,中长期增储需求依然强劲。世界黄金协会强调,中国黄金储备占比仅6.5%,远低于美国(78%),提升空间显著。这种战略储备需求将构筑价格底线。
四、市场结构与投资逻辑
从供需结构看,黄金市场呈现“投资需求主导”的新特征。2025年一季度全球黄金投资需求同比大增170%,而金饰消费下降21%。这种转变意味着金价对金融属性(而非实物消费)的敏感性增强。桥水基金达利欧建议,投资者配置10%-15%的黄金以对冲货币贬值风险,这种机构配置需求将进一步平滑价格波动。
技术性交易可能放大短期波动。COMEX净多仓占比若降至28%以下,可能触发程序化抛售。但银河证券指出,任何回调都将是“健康的调整”,幅度控制在5%-10%。即使按10%计算,当前国内金价(794元/克)回调后约为715元/克,与300元/克的假设相距甚远。黄金ETF持续流入(一季度226吨)表明中长期资金仍在布局。
总结与展望
综合各方分析,黄金价格跌破300元/克大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短期来看,季节性回调、政策反复或央行购金暂停可能导致价格波动,但680-730元/克区间已构成强支撑。中长期而言,美元信用重塑、央行购金潮及地缘风险常态化将持续推高金价中枢,中性情景下2026年目标为750-850元/克。
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博弈极端低价,不如关注结构性机会。中航证券建议“把握中长期逻辑”,通过定投平滑波动风险;世界黄金协会则强调央行购金对价格的“刚性支撑”。未来研究可进一步量化美元信用指标与金价的非线性关系,或探讨算法交易对波动率的放大效应。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黄金作为“终极避险资产”的地位仍难以撼动,300元/克的价格更多是市场情绪化的想象,而非理性预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