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健康的第一道屏障。随着环境变化和生活节奏加快,皮肤病的患病率持续攀升。据临床数据显示,我国特应性皮炎患者达千万级,银屑病患者约700万,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皮肤病的年发病率更呈显著上升趋势。面对瘙痒皮损脱发等症状带来的身心负担,公众亟需一套科学实用的疾病管理工具[[]][[]]。
一 诊疗新进展与共识更新
2025年上半年,皮肤科领域迎来多项重要指南更新。在特应性皮炎(AD)领域,日本指南新增5种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建议,涵盖JAK抑制剂及IL-4/IL-13单抗等;加拿大共识则细化局部治疗流程,强调阶梯式用药与屏障修复并重;我国发布的《老年特应性皮炎专家共识》首次针对60岁以上患者提出“强推荐”意见,指出老年患者需避免强效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优先选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银屑病治疗迎来突破性进展。国产双靶向药物依若奇单抗(靶向IL-12/IL-23)于2025年4月获批,临床研究显示其单药治疗52周后,近80%患者皮损显著改善,且年度仅需4次皮下注射。阿普米司特等小分子药物也被写入专家指导意见,适用于关节病型掌跖脓疱病等特殊亚型[[]][[]]。
二 核心内容:20类皮肤病对照表精要
本指南覆盖炎症性感染性慢性病三大类共20种皮肤病,以下为部分典型疾病的管理要点:
1. 特应性皮炎(AD)
2. 银屑病
3.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VZK)
(其他疾病示例:斑秃玫瑰痤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等详见指南附录)
三 特殊人群的个体化管理
老年患者需警惕药物相互作用。老年AD共识指出,系统性JAK抑制剂可能增加心血管风险,需定期监测血脂及血栓指标;外用PDE4抑制剂(如克立硼罗)因安全性较高,成为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优选[[]][[]]。
儿童AD管理迈入标准化时代。2025版《中国儿童AD专病门诊建设共识》提出“病案全程管理”模式,要求记录环境诱因(如尘螨/宠物接触史)生长曲线睡眠质量量表,并建立线上随访平台[[]]。
四 长期管理策略与生活干预
预防性护理是慢性病管理的核心。AD患者需每日使用含神经酰胺的润肤剂(用量≥200g/周);银屑病患者应控制BMI(<24)以降低代谢综合征风险;光敏性皮肤病(如日光性角化)需严格采用物理防晒(UPF50+织物+宽檐帽)[[]][[]]。
心理干预常被忽视。研究表明,瘙痒-焦虑循环加重40%患者的皮损。《特应性皮炎365问》专设心理调适章节,建议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替代镇静类抗组胺药[[]]。
皮肤病的有效管理需融合“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全程护理”三维策略。随着2025年多项指南更新,靶向药物使中重度患者实现“临床治愈”成为可能,但长期安全性监测仍需完善。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组干预对AD的预防价值远程医疗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以及经济型生物类似物的开发。建议患者结合指南工具与专病门诊资源,将被动治疗转化为主动健康管理[[]][[]][[]]。
> 附录:部分皮肤病速查表(节选)
> | 疾病 | 关键症状 | 紧急处理 | 长期护理 |
> |||||
> | 玫瑰痤疮 | 面中部潮红毛细血管扩张 | 冷喷+溴莫尼定凝胶 | 避免辛辣食物温控环境 |
> | 斑秃 | 圆形无瘢痕性脱发区 | 局部糖皮质激素注射 | 微针联合JAK抑制剂 |
> | 大疱性类天疱疮 | 紧张性水疱+Nikolsky征阴性 | 系统糖皮质激素+抗生素 | 定期评估肺功能(警惕BP230抗体相关间质病变) |
> 完整对照表详见《皮肤病靶向治疗专家共识(2025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