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榴月荷风送爽时 农历五月雅称集锦话端阳

admin

农历五月作为仲夏之月,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诗意雅称,其别称既源于自然物候天文历法,又融汇了民俗信仰与文人雅趣。以下从不同角度梳理其雅称及相关文化意义,并结合端阳节(端午节)的别称,呈现传统岁时文化的独特魅力:

天文历法与自然物候的映照

1. 午月与马月

农历五月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午”,故称“午月”;因地支“午”与生肖马相配,又得名“马月”,成语“猴年马月”即源于此。此时夏至将至,阳气极盛,古人认为需“端容肃己”,故五月亦有“恶月”“毒月”之称,反映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2. 仲夏与超夏

五月居夏季之中,故称“仲夏”或“中夏”;“超夏”一名则可能寓意夏日气象的升华。李白诗“大火五月中”描绘此时“大火星”(心宿二)高悬南天,成为天文标志。

3. 榴月与蒲月

  • 榴月:因石榴花盛放得名,朱熹韩愈均以“五月榴花照眼明”赞其绚烂,北京旧俗以榴花为饰,称“女儿节”。
  • 蒲月:菖蒲与艾草是端午驱邪之物,《红楼梦》载“斗百草”习俗,菖蒲因形雅香清成为五月象征。
  • 音律与诗意中的雅称

    1. 蕤宾

    古乐十二律中的第七律“蕤宾”对应五月,体现律历相配的传统观念,赋予月份音乐美感。

    仲夏榴月荷风送爽时 农历五月雅称集锦话端阳

    2. 鸣蜩

    《诗经》载“五月鸣蜩”,蝉鸣声声标志盛夏来临,故称“鸣蜩”。其他如“郁蒸”“郁月”则形容湿热气候。

    端午节的多元别称与文化融合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五月核心节日,其别称多达20余种,折射出丰富的民俗活动与历史渊源:

  • 时令相关:端阳节(午为阳辰)天中节(太阳居中)浴兰节(兰汤沐浴)。
  • 民俗活动:龙舟节(赛龙舟)粽子节(食粽)菖蒲节(悬菖蒲)。
  • 纪念意义:诗人节(纪念屈原)地腊节(道教祭祀)。
  • 中外文化的呼应

    日本称五月为“早苗月”(插秧季)或“菖蒲月”,罗马神话以春神“玛雅”(Maius)命名五月,衍生英文“May”。法国共和历中的“花月”“牧月”则描绘田园风光。

    农历五月的雅称,既是自然时序的诗意记录,也是人文精神的生动载体。从“榴花照眼”到“龙舟竞渡”,从“菖蒲辟邪”到“粽香怀古”,这些名称串联起物候民俗与历史的经纬,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深邃智慧。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ZBLOG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